×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ISSN 2095-4018 CN 10-1063/G2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下载中心
联系我们
English
2023年, 第12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4-07-04
全选
|
纪念毛泽东诞辰130周年专栏
Select
学以致用:建党前后毛泽东与中国新闻教育的兴起
邓绍根, 戴少凡
新闻春秋. 2023, 12(6): 3-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党前,毛泽东报名参加了北京大学新闻研究会,半年内系统地学习了新闻学理论和知识,掌握了新闻采写编评和经营管理等方法,成为中国新闻教育开端的历史参与者、见证者;在建党过程中,他通过创办报刊、通讯社发动舆论干预政治,成为新闻工作的行家里手,并创办文化书社推销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教学研究成果《新闻学》,成为中国新闻教育开端成果的积极展示者、推广者;建党后,他在长沙成立共产党支部,创办湖南自修大学培训党的干部,开设新闻学课程,成为中国共产党新闻教育的拓荒者。正是他学新闻干新闻开展新闻教育,使他成为一位“学以致用”的中国早期新闻教育实践的尝试者。
Select
毛泽东与外国记者交往历程及特点研究
朱晓凯, 蒋冰倩
新闻春秋. 2023, 12(6): 13-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打破新闻封锁、传播中国共产党声音、塑造新中国形象,毛泽东以深邃的历史思维、崇高的人格魅力、谦和的平等姿态和高超的传播技巧,广邀外国记者,与他们纵论中国共产党政治理念与政策主张,并通过他们进行对外传播,在国际社会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民军队、革命根据地以及新中国蓬勃向上的新气象。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在国际社会中面临“话语困境”的被动局面并未得到根本改变,本文通过考察毛泽东与外国记者的交往历程及特点,从中汲取经验智慧,以助益在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
Select
党管数据:何以必要与何以可为
王仕勇, 贾浩伟
新闻春秋. 2023, 12(6): 23-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党管数据”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新闻舆论工作的新样态。以史论结合的方式回溯中国共产党对互联网新媒体技术的政策变迁历程,分析“党管媒体”这一重要理念在新时代“数字化”转型的合理性与必要性,进而探讨中国共产党建构“数据领导力”,推进“数据治理术”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最终希冀为数字新闻时代的党媒理论建构寻找古今对话的可能性及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化经验,为中国共产党“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提供学理支撑。
Select
批判与实现:马克思恩格斯的空间传播思想研究
李晶
新闻春秋. 2023, 12(6): 33-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马克思恩格斯在劳动实践的基础上运用唯物主义辩证法对资本主义空间生产进行批判,其中蕴含了丰富的空间传播思想。这一思想的主要意涵是披露资本主义利用社会交往形塑空间关系,以及资本主义利用社会舆论巩固空间权力,进而揭示资本增殖、媒介技术加持、权力垄断等实质,最终导出以限制空间资本增殖、倡导空间理性对话、平衡空间资源分配作为实现空间传播正义的路径。
Select
“一大”前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妇女报刊实践——基于对《劳动与妇女》的考察
黄雅兰
新闻春秋. 2023, 12(6): 43-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广州的共产党早期组织于1921年2月创办周刊《劳动与妇女》,是处在萌芽期的中国共产党系统探讨妇女问题的起点。基于对其报道文本和作者群体的考察,本文发现,《劳动与妇女》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分析了中国妇女受压迫的机制,并且从政府与法律、教育与就业以及个体努力等宏观、中观、微观不同维度提出了妇女解放的路径和方法。“阶级”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是其最重要的分析框架,相比于此前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抽象引介,《劳动与妇女》更强调以阶级视角对本土问题展开具体分析;但是,对阶级的过分强调也在某种程度上遮蔽了文化等其他因素,消解了性别议题的主体性和特殊性。
Select
中国共产党地方“声域”的群众面向与听觉动员——基于邯郸地区“两座电台”的考察
杨一帆, 田建平
新闻春秋. 2023, 12(6): 52-62.
摘要
(
)
PDF全文
(
)
PDF Mobile
( 0 )
可视化
收藏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对中国共产党实行封锁政策,广播由于其便捷性和时效性强的特点,成为这一时期传播中国共产党声音的重要媒介。1946年邯郸新华广播电台艰难建立,它是中国共产党自力更生建立的第一座地方无线电台,并曾短暂接替陕北新华广播电台的播音工作。两台①通过播发政治、军事、生产、文艺节目,动员广大解放区、国统区乃至新加坡、旧金山等地人民支援解放战争,与报纸等媒介一同推动战争走向胜利。两台始终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坚持报道真实与准确,储备了一定的人才力量,总结了一定的编播技巧,在媒介动员、推动战争正义进程中发挥重要媒介功能,并为中国革命广播史谱写壮丽篇章,为之后广播电台迁往西柏坡、北平等地积累了理论与实践经验。
媒介文化研究
Select
智慧化全媒体与智能化媒介新生态:互联网视听行业实践史研究(2018-2022)
周梦雪, 周勇
新闻春秋. 2023, 12(6): 63-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18-2022年期间,网络视听超过即时通讯成为第一大互联网应用。随着新兴技术的深度应用,网络视听产业呈现出全流程覆盖的智慧化特征,显现智能化传播媒介新生态。主流媒体深耕内容科技,打造自主可控的新媒体平台,国家队架构重建,“融媒体+”发展样本成型,主流媒体从深化融合向四级融媒体体系格局建设挺进。商业综合视频平台借AI技术与大数据全面铺陈智慧制作,深度赋能内容生产的全链条变革,提升自制内容生产力与平台品质内容竞争力,影视制作工业化进程加快。长、短视频由竞争态势逐步转向互促共荣。短视频连续三年超越综合视频市场占有率第一,“短视频+”助力多领域数字化转型,成为互联网底层应用。网络直播赋能视听经济,成为支柱样态和产业新增量。互联网行业进入存量竞合时代,开始以嵌入基层社会服务等方式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Select
“帝国主义推销员”与“时髦叛国者”——民族主义话语中民国“摩登女郎”的媒介呈现
谭丽
新闻春秋. 2023, 12(6): 71-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世纪20年代,西方文化进入中国,市场和资本力量的强势崛起使得中国的现代性从早期对民族国家的想象日益嬗变为对都市文化和现代生活的想象,带有现代性印记的“摩登女郎”女性形象应运而生。她们所引领的都市流行风尚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成功地在中国动荡年代风靡了整个社会,建构起“摩登时代”的消费主义意识形态,也投射出国人对现代女性以及现代生活的想象。但随着国内民族危机的不断加剧,“摩登女郎”及其构建的消费文化遭到官方政府和社会舆论不遗余力的围剿,“摩登女郎”被冠以“帝国主义的推销员”与“时髦的叛国者”的罪恶头衔,为都市女性群体的时尚观念以及消费行为强加上一层民族主义的色彩。但“摩登女郎”用消费时尚的行为和言论斥责,对官方政府和社会舆论的规训发起了有力的反击与挑战,洋货入超的贸易数字出现了不降反增的现象。
新闻传播史研究
Select
近代湖南报刊津贴与媒介伦理的历史同构
周舟, 吴果中
新闻春秋. 2023, 12(6): 80-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报刊津贴是媒介伦理研究的重要维度和有效进路。本文从报刊津贴现象的史实出发,勾勒近代湖南报刊伦理的图景,探究报刊津贴与媒介伦理的历史同构。研究发现,清末湖南报刊将津贴视为具有合理正当性的资金来源,折射出报刊独立意识的缺失;北洋政府时期报刊与军阀津贴贿买之间展开博弈,反映了报刊独立精神的萌芽;国民政府时期制度化的津贴对报刊形成深层制约,报刊对津贴表现出强烈依赖,凸显了报刊独立精神与依附行为的矛盾同构。
Select
卢作孚的“传播事业”试验与社会改革
董天策, 伍晨阳, 石钰婧
新闻春秋. 2023, 12(6): 88-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者开始关注卢作孚的“传播事业”,认为其通过内容、技术两条路径对社会产生了多种影响。究其实,传播事业是卢作孚的一项社会试验。本文通过对历史文本的考察和梳理,阐明了卢作孚创办“传播事业”的动机与路径设计:动机是改革社会秩序;路径设计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实践和修正,先后产生了传播事业通过内容作用于社会、传播事业亦可通过技术作用于社会、传播事业还应注重如何影响人这样三种主体性认识。卢作孚的“传播事业”在当时具有良好的社会改革作用,在当下有助于深化本土传播理论的研究。
在线期刊
精选文章
当期目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被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新闻公告
更多...
中国新闻史学会
复印报刊资料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