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2095-4018 CN 10-1063/G2

2024年, 第13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4-03-31
  

  • 全选
    |
    2023年的中国新闻史研究
  • 曾林浩, 邓绍根
    新闻春秋. 2024, 13(2): 3-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23年中国的新闻传播史研究坚持历史底色,反映学科本色,突出中国特色。古代中国新闻传播史研究强调史料考证,重视跨学科视角。近代中国新闻传播史研究调用理论资源,透视近代中国新闻传播事业,深描近代中国社会变革历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传播史研究结合现下新闻传播学相关热点议题,进一步扩展研究深度与广度。外国新闻传播史研究主要聚焦无产阶级办报实践的梳理与总结。本年度,中国共产党新闻传播史研究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为推动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提供历史镜鉴。
  •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
  • 何志武 游祯武
    新闻春秋. 2024, 13(2): 15-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县级融媒体建设作为我国媒体融合以及基层治理现代化中的热点话题,引起学术界和业界广泛而持续的讨论。本文使用CiteSpace分析工具,对中国知网563篇县级融媒体研究的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的文献进行分析,全景式追溯该类研究的现状、热点与趋势。研究发现,县级融媒体的研究总体呈现出“∩”字型发展态势,且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之后出现爆发式增长;研究群体呈现出“大分散、小聚集”的特点,作者间还具有较大的合作空间;研究议题以“媒体融合”为核心形成了相互联结的研究内容,初步形成多元主题相互勾连的知识生产体系,并呈现出从“媒体本位”向“治理本位”的媒介化治理逻辑转向;县级融媒体建设的功能定位、多元模式、多重困境以及县级融媒体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角色定位、功能拓展、经验模式是近年来研究的主要热点知识群。未来研究需从构建合作网络、拓展研究议题的“学术槽”和加强研究方法等方面作出努力。
  • 钱婕, 张德超
    新闻春秋. 2024, 13(2): 30-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全党办报”是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的重要方针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创新发展。从体制建设的维度对“全党办报”进行历史梳理,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20年代末即已反思编辑部同人办报的局限,对整个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参与办报提出要求。延安执政时期,“全党”办报与全党“办”报都有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障,“全党办报”与“群众办报”的逻辑勾联也有了制度上的设计。50年代末,为实现更广泛的社会动员,“全党办报”体制建设进一步向地方下沉,但在实现“赶超目标”的焦灼中偏离了正轨。改革开放后,伴随媒介产业化进程,“全党办报”的延安范式已无法适应新的媒介生态,但“全党办报”的传统在“党管媒体”等观念中延伸,并在新媒体语境中找到新的实践方式。
  • 宋佳, 童兵
    新闻春秋. 2024, 13(2): 40-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读报组是延安时期中共联系农村社会的重要工具之一,其形式灵活、集体参与、口耳相传的特点满足中共传递意识形态并将其社会化的媒介需要。媒介学视角下,延安时期的读报组既有技术属性的一面,也有社会组织属性的一面。凭借双重属性的互动与勾连,读报组成为党群关系的中介,实现了中共思想社会化传播与物质性力量转化,由此成为“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价值承载物。这种中介行为主要体现在延安时期教育机构对报人的培育与改造、中共对读报组的制度化建设、读报人对文本与阅读技术的熟练融合、读报场所选择的灵活性等过程中。以媒介学为视角,本文试图摆脱革命目的论的束缚,尽可能还原“读报组”这一媒介形式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功能属性及其转化为社会力量的整体过程。
  • 国际传播研究
  • 陈峻俊, 翟梦迪
    新闻春秋. 2024, 13(2): 48-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作为我国对外传播的积极尝试,却被西方媒体冠以“外宣机器”等标签质疑其故事的真实性。本文尝试基于转文化视域,借助“实践范式”的媒介研究路径,对在华外国人摄制纪录片这一媒介实践展开分析。研究发现,在他者转译真实中国的实践活动中,不仅需要作为“中介物”的纪录片文本生产,还需要平台媒体、国家机构与海内外受众等行动者的联结参与,共同将转译真实中国的媒介实践嵌入国际传播的人类社会实践之中。基于此,研究提出“介入性中国故事”的全球共创与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理念、仪式化为机制的“转文化”实践本土想象,为理解新全球化时代“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提供现实与理论维度思考。
  • 新闻学研究
  • 朱清河, 袁映雪
    新闻春秋. 2024, 13(2): 59-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全面抗战时期,国统区封建妇女观念复燃,妇女运动停滞不前,妇女群体陷入社会身份的困惑之中。在中共中央及其南方局的共同指导与引领下,中共党报《新华日报·妇女之路》将女性责任、妇女解放与民族独立、国家命运和历史进步紧密结合起来,形塑出多元化的“革命新女性”话语体系,使自身日益成长为指导国统区妇女运动、抗战舆论动员的重要组织力量,指引着妇女从依附性的客体走向社会主体,以参政者、工农劳动者、革命战士等新的社会角色,斗志昂扬地参与到公共领域的社会实践之中,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做出了厥功至伟的贡献。
  • 新闻传播史研究
  • 胡正强, 李思琪
    新闻春秋. 2024, 13(2): 66-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重视开展媒介批评是五四时期北京《晨报》一个十分突出的新闻理论建构形式与话语实践。该报曾对当时中国新闻界普遍存在的社会新闻低俗、国际新闻缺乏、新闻报道失实、事实与议论混杂的新闻写作方式等问题进行尖锐的抨击;对社会势力收买新闻媒体、记者借新闻报道谋取私利、记者缺乏科学常识却又不懂装懂诸多不良现象,从表现和成因等多个方面,进行了鞭辟入里的揭露和分析,以期引起社会的注意和媒体的反省。自觉的主体意识、强烈的现实关怀、浓郁的批判色彩、开阔的世界视野、平等的对话空间、多样的批评形式,是五四时期北京《晨报》媒介批评实践的主要话语特色。五四时期《晨报》的媒介批评具有整体性的意义,是当时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彰显自身本质存在与发展内在逻辑的一种理论话语反映。
  • 赵建国, 吴姝娴
    新闻春秋. 2024, 13(2): 75-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927年创办的《海事》,宗旨在于“提倡国人海事思想”,集中讨论海事问题,探索新式海军建设和海洋经济发展策略,关注太平洋海洋格局,呼吁海洋立国,以竞争海权。该杂志结合中国实际,突出海洋权益,深化国人对海权论的理解,有助于推动近代中国海洋知识的转型。
  • 向莲君
    新闻春秋. 2024, 13(2): 85-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与私人化的阅读方式不同,集体阅读是一种由多人构成、具有群体性的阅读行为。这一阅读模式主要体现在20世纪中共党内和党外的宣传教育和组织动员中。从依托制度性传播媒介汇聚建党的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的“共同阅读”;到建党后动员工人中创造的“朗读—聆听”;再到农村根据地深入群众的“集体读报”;以及延安整风学习前后以党员干部为主体的“组织化的阅读”,林林总总的集体阅读适应了不同时期文本资源匮乏、读者文化低下等复杂的阅读环境。作为中共革命年代的一种政治文化实践,集体阅读对于党构筑“主义和组织的共同体”,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